第(2/3)页 徐申学作为当家人,自然很清楚,智云集团已经不可能再给他们弄第二个X项目啊……不是不愿意,而是没有弄第二个X项目的资源了。 为了一个X项目,大西南那边的多个AI显卡组成的智云集团的自用服务器GPU阵列没日没夜的进行训练。 其消耗的算力资源,差不多达到了当代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GPU算力资源总和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这个算力资源总和,是包括智云集团自从搞人工智能开始,这些年生产的AI系列显卡,APO系列显卡的所有算力。 就这样,愣是用掉了百分之三十的算力资源。 可见这个项目对算力资源的消耗有多大! 如此庞大的算力资源消耗,导致智云集团已经不可能抽调出来更多的算力资源来执行第二个X项目了。 然后……也别指望短时间完成了X项目后,算力资源能够空闲下来进行第二个项目! 因为X项目的训练是要持续很多年的……智云集团根据合同,将会持续对X项目进行训练,持续的进行更新换代。 不仅仅是维持X项目计划的现有两款飞机的服役生涯,甚至未来的其他飞机项目也会使用X项目的人工智能系统的。 比如现有的五代机也会进行一定的改装,搭配简配版本的人工智能系统,自主简单飞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用来融合、指挥X1无人机机群以及一些不搭载人工智能系统的传统无人攻击机。 而未来的六代有人机,也会融合人工智能系统。 有人驾驶的同时也能够进行无人驾驶飞行,只不过机体承受过载不会那么大……不然飞行员扛不住。 这些未来的飞机,都会大规模使用X系统,这意味着整个X系统也需要持续的进行训练,更新换代,以获得更优秀的性能。 这持续训练所需要的算力,甚至还会越来越多。 当然,未来X项目的持续更新换代虽然需要继续训练,但是随着半导体技术的持续发展,智云集团所制造的服务器GPU的显卡的技术会越来越先进,算力越来越多,到时候X项目的所需算力资源的占比,也会持续下降的。 考虑到上述这些问题,X项目短期内,至少十年内都将会是仅有的一个人工智能飞行系统,不会有备份存在! 这也是徐申学如此重视X项目的原因。 当正式确定了X1以及X3项目后,智云集团这边的X项目组继续优化底层算法,并持续进行大数据训练,合作的航空公司则是开始制造更多的原型机进行初期的各种实验。 整个项目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不出意外话,今年内应该能够看到更多的原型机进行高密度试飞。 而这样一来,保密也就很难搞了……哪怕是隐身性能非常好的这两款飞机,但是只针对雷达波,红外等情况进行隐身设计,它也没办法做到什么光学隐身啊。 X3项目那边都还好,目前只有一架飞行的原型机,试飞的次数也不多,再加上地方偏僻,所以暂时还没有被发现。 然而X1项目组那边的原型机出来更早,完善程度更高,而且实验机都有两架了,正式确定项目后,不仅仅开始制造第三架试验机,并且开始了高密度的试飞工作。 于是乎,不可避免的就出现了泄密! 也不能说是泄密,毕竟天机经常进行试飞,而且外形如此独特,总会被人发现的。 其实去年的秋天的时候,国外的某个网站上就出现了一张卫星照片,卫星照片显示的是停在地面上一架外形相对独特的飞机。 其菱形布局看上去非常明显,并且没有飞行员的座舱,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一款无人机。 仅仅是从这个外形来看,就能够看的出来和传统的隐身无人机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 当这个卫星图片出现在网络上的时候,顿时引起了人们对这款神秘的无人机的关注。 但是卫星图片能够说明的东西不多,只能隐约看出来是一款无人机,但是具体如何很难分辨。 同时很多人都怀疑是假消息……觉得是AI合成的图片……自从智云集团搞人工智能以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大量的AI合成的各种乱七八糟的图片,不仔细分辨的话还真有可能掉坑里。 但是一月下旬的时候,国外网站上又出现了一段视频,这是一段地面拍摄的视频,视频里出现了一架体型中等,拥有典型的菱形无垂尾布局,还拥有两侧进气道。 这是外界首次拍摄到X1项目的真实面目…… 该视频迅速引来了更多人的关注,甚至相关消息都迅速传播到了国内。 主要是这款无人机的太特殊了……采用的是两侧进气道,而不是传统隐身无人机的背式进气道。 这和之前的卫星图片不一样,当时的卫星图片只能说明华夏这边正在搞一款新的隐身无人机……并不能说明太多的东西。 而单纯的隐身无人机,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了。 美国很多年前就有X47B,还号称是能够进行自主飞行和作战的,不过后来就不了了之了,因为这款飞机的所谓自主飞行,都是基于传统程序控制,而不是人工智能系统,实际作战效能很有限……X47B研发的年代里,人工智能还没影呢。 而华夏这边也有类似的多种隐身无人机项目,而这些都是属于公开项目,普通网民们都能在航站上看见,当然,大多也是传统的遥控型无人机,顶多带一点程序控制的自主飞行能力。 同时这些无人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属于亚音速飞机,同时进气口在机背上,属于非常典型的攻击性无人机,不具备良好的机动性能,当然,隐身能力都是相当优秀的。 而且现在的大部分隐身无人机,也都是属于机身小,载弹量小的无人机……之前的这些遥控型无人机嘛,做太大也没什么实际意义。 然而这一次出现的X1项目的视频,因为有伴飞飞机作为参考物,有一些人就能够参考物计算出来,这飞机的体型可不算小,机长大概能够有十七米了,翼展都有十四米,这个体型一看就知道是用于高速飞行的,其最大速度机会非常高,属于典型的超音速飞机。 而这个体型算下来,最大起飞重量保守估计也有二十五吨以上。 这个在无人机里算很大了,比X47B还要大,最大起飞重量也更大。 X47B的公开数据才最大起飞重量是二十吨而已。 而最关键的还是,这个飞机的两侧进气道……稍微具备航空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进气道天生就是为了高仰角而设计的,这意味着这款飞机是一款具备良好机动性的飞机。 这和大量传统的隐身无人机都几乎清一色采用机背进气道有巨大的差别。 然后很多人就搞不懂了……搞啥啊,一款隐身无人机你主打机动性?怎么想的,脑子烧坏了? 就以现在的飞机上的自主飞行能力,你让它自己玩高机动有什么意义?只为了高延迟下的空中花活? 地面遥控人员,或者后方有人载机要遥控无人机进行高机动飞行的话,通讯延迟怎么解决?战场上的通讯干扰怎么解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