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大手一挥,海蓝汽车的固态电池研发部门里技术人员们,一个个都拿到了非常丰厚的奖金以及股票。 奖金不说,这些股票也是非常值钱的,等后续海蓝汽车成功上市后,在场的这些研发人员手里头的这些原始股票少说也得价值几百万,部分技术骨干的都是价值千万以上。 而对于领头的核心科学家,徐申学更是大方。 即带着团队开发出来混合氧化聚合物技术路线的核心科学家邓安阳,徐申学直接奖励了他价值过亿的股票! 埋头搞技术研发,只要做出来大成果,就能成为亿万富翁,这是徐申学对手底下的技术人员们的承诺…… 平日里丰厚的待遇,做出成果后的巨额奖励! 这些都是徐申学旗下各企业里很多技术人员们,尤其是一些技术骨干,项目带头人们,心甘情愿费尽心思搞研发的核心动力之一。 所以徐申学手底下的技术人员,其研发的积极主动性都非常高的。 甚至徐申学的这种方法,也让外界的很多企业看了羡慕嫉妒恨……过去十年里,不知道有多少企业,研究机构甚至商业院校都在研究徐申学旗下企业的运营模式,管理风格,企业文化这些东西。 试图找到智云集团,海蓝汽车等一系列汽车的成功路线。 尤其是智云集团更是被无数人所研究! 但是越研究就越无奈! 智云集团的管理方式,公司文化,甚至科研模式也不是什么秘密,很多业内人士都能打听出来。 如管理模式的话,其实也没是太特殊的,就是很主流的高科技企业的管理模式,搞什么事业部,项目组,实行一定程度的扁平化管理,只是智云集团的规模更大,公司组织结构更加复杂而已,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很多高科技企业经常玩的那一套,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 人才管理上甚至都不太符合很多所谓高科技大厂的原则,比如智云集团很少进行裁员,除非员工能力实在不行,不然的话,是不会单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就乱搞优化。 比如很多企业里常见的35岁优化,在智云集团里是不存在的。 智云集团就不怕员工工资高,就怕员工能力不行……只要员工能力牛逼,年薪百万几百万都是随便给,都不带半点犹豫的! 当然,能够进入智云集团的员工,不管是研发岗位还是其他文职岗位,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顶级精英,很少存在能力不足的情况。 而公司文化上,智云集团的公司文化也没什么多特殊的,无非就是为了人类的美好未来之类的高大上的口号,没太大意义。 而研发模式就更没啥稀奇的了,地球人都知道智云集团的研发一向来都是靠砸钱。 一个项目多线并行研发是常态,各种乱七八糟的研发项目一大堆,玩的是大海捞针那一套! 但是普通企业能学吗?学不来…… 人家智云一年上千亿美元的研发经费,你拿什么跟它学? 人家智云失败九十九个项目,但是只要一个成功,就成翻倍的捞回来。 而普通企业,失败了几个项目就得破产,根本坚持不到成功项目的出现! 而大企业的话勉强能学,毕竟很多大企业也不差钱,不差人,但是迄今为止没有能够学成功的 因为这里头,还缺乏了一个不被外人所知的核心因素:徐申学的科研系统! 这是外界的人对智云集团无奈,又难以理解的重要原因。 到最后,很多人都把智云集团的成功,归功于徐申学的个人战略眼光,领导才华等方面。 这也是很多人,对徐申学有着盲目崇拜的核心原因。 这同样也体现到了智云集团两地上市,准备在国内股票市场里也进行上市中来。 很多投资机构里的人,对智云集团,对徐申学有着一种盲目的崇拜,觉得徐申学能够带领智云集团走向更高的高峰。 因此智云集团的内地上市计划,虽然预计融资会非常大,但是依旧有一大票投资机构准备好了庞大的资金准备购买智云集团在国内上市的股票! 一切顺利的话,今年秋天,智云集团将会正式开启在国内上市的计划。 到时候,国内的普通投资机构,乃至普通股民都可以直接在国内股市上购买智云集团的股票进行投资! 这是徐申学旗下的智云集团,和国内的金融资本进行利益深度捆绑的重要计划!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