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此时机器人研发团队的负责人继续道:“我们的机器人的整体功耗还是比较大的,哪怕我们现在采用的半固态电池已经是全球领先,能量密度甚至超过了汽车的动力电池,不过因为双足动力输出功耗比较大,同时我们集成了大量的芯片,这些芯片的功耗也非常高,运动模式下的算力需求大幅度上涨,也导致了整体功耗的大幅度增加!” “这也是我们哪怕采用了半固态电池后,运动模式下的续航依旧只有一个半小时的原因!” “这迫使我们对机器人的日常使用里加入了大量的限制,尽可能的维持日常使用的综合续航!” 智云机器人的日常使用,为了省电,基本就是能不动就不动……只要不动,那么电机就不用消耗太多的电量,而耗电大户算力芯片,主要是EYQ终端算力芯片,ZY数据处理芯片也就不用消耗太大的算力,这电量使用自然也就降低了。 “但是,我们在换用了全固态电池后,我们把X4机器人的常规模式提升到了十个小时,运动模式下的续航提升到了四个半小时,哪怕是极限动力模式下啊也能够维持三十五分钟。” “并且在常规模式以及运动模式下,我们对机器人的运动机制进行了部分权限的放宽,使得机器人能够在这两种模式下发挥更强悍的性能!” “如在常规模式下,为了节能,之前我们的机器人的感应器其实只使用了百分之八十左右的性能,如主激光雷达的远距离高精度扫描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是关闭的,并且数据处理根据优先度,只处理了大概百分之二十的数据量。” “但是现在,我们把感应器的性能提升到了百分之九十,并开启了主激光雷达的远距离高精度扫描模式。” “这有助于常规模式下的机器人的综合性能!” “不过固态电池的应用,也让我们的机器人的成本上涨了不少!” “按照之前的计划,我们的X4机器人,采用半固态的标配型号是八十万,但是采用了固态电池后,因为电池成本的上涨,同时为了体现固态电池的技术先进性,差异化,我们预计要把搭载了固态电池的高配型号,售价提升到一百二十万。” 智云机器人的诸多成本里,其实软件成本才是大头,硬件成本相对比较低……除了核心的人工智能底层算法开发以及训练成本外。 各种高级功能的开发成本也非常高,智云的机器人团队旗下的训数据工厂里,常年有着好几万人进行各种数据采集,采集这些数据后,智云集团后续还要使用AI算力阵列进行各高级功能的训练。 因此智云机器人的各种高级模式的人工智能训练成本,其实非常高。 但是只说硬件成本的话,诸多硬件成本里,芯片,感应器,运动部件以及电池是主要的成本。 其中的电池成本,大概占据硬件成本的百分之十左右…毕竟智云机器人的耗电量非常大,需要比较大的电池,而且还是半固态电池,因此电池成本就比较高。 而现在采用固态电池的话,这一成本比例还会继续上涨到百分之二十甚至更多。 成本的上涨,再加上为了提现高端属性,自然会导致售价的上涨! 徐申学则是道:“一百二十万,这也不贵了,隔壁的海蓝汽车的SR3跑车,准备一百五十万起卖呢!” 现在的固态电池成本是半固态电池的两倍,而半固态电池又比常规的三元锂电池更贵,三元锂电池比磷酸铁锂电池贵。 这电池,还是比较贵的。 徐申学看过了这个机器人X4机器人后,对这东西有了不少的信心。 随后又跑去看海蓝汽车的SR3跑车,徐申学个人对跑车,尤其是超级跑车之类的没啥太大的兴趣。 不过依旧为这个SR3超级智能电动跑车而感到一些惊艳,主要是外观很不错,并且延续了海蓝汽车一贯以来的科幻感。 这车,看起来就像是未来的跑车,不太真实…… 当然,海蓝汽车的卖点,除了好看,科幻感这些颜值因素外,更重要的还高度智能化,尤其是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才是海蓝汽车竖立高端品牌,并且把车子卖出去几十万的价格,还如此畅销的缘故。 海蓝汽车,从来都不仅仅是一家制造汽车的厂商,一直以来都是自诩是一家高科技企业。 而最近几年,海蓝汽车的市场宣传部门,则是自我定位为一家:高科技智能出行终端厂商! 说自己造的不仅仅是汽车,而是智能出行终端。 这让很多人听了都无语……不就造个电动车嘛,吹啥啊! 对此,很多海蓝汽车的车主就会下意识的反驳:我们这不是电动车,而是智能电动车……智能电动车,懂不懂啊,和外头那些烂大街的新能源车,电动车不是一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说多几句,就会嘲讽其他电动车品牌:有本事你也搞一个自动驾驶出来,都不用L4级别,搞一个L3级别的出来就行了。 很可惜,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除了海蓝汽车外,依旧没有什么汽车厂商能够做出来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依旧在L2级别上打转。 看着这车在测试场地里进行各种跑圈测试的时候,而且还是无人驾驶测试的时候,徐申学突然想到,上个月听说智云机器人的研发团队,说是搞出来了一个高级驾驶模式,可以让机器人也开车。 回头搞联合发布会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让X4机器人开着这辆SR3跑车登场?(感谢昵称尾号1916大佬的建议) 这场面可比让机器人和汽车分别自己上台有震撼感啊! 想到这里,徐申学立即联系了机器人研发部门那边,先是问了机器人的汽车驾驶模式是否成熟,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徐申学直接让他们送台X4机器人过来准备实际测试一下。 不用多久,一辆箱式的小货车就运输了台测试用的X4机器人抵达了海蓝汽车汽车测试场地。 很快,徐申学就看到了很有兴趣的一幕。 身高一米七,体重五十多公斤的X4机器人自己打开车门,然后上车坐在了驾驶位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