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LSP的梦想:拟真机器人-《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第(2/3)页

    因为EYEQ方案的大规模供货,也带动了海蓝激光的诸多中低端激光雷达的出货量……没办法,人家不是卖芯片的,也不是卖算法的,而是提供一整套技术解决方案的,你要用智云集团的EYEQ智能驾驶技术解决方案,你只能一整套的买。

    如此情况下,海蓝激光的中低端激光雷达对外销量也是逐年增加。

    而上述这些,不管是自用的还是对外销售的激光雷达,都只是常规的激光雷达,实际上这代表不了海蓝激光的顶级技术。

    海蓝激光里最为先进乃是BT系列全固态激光雷达,这简称就非常有意思,当年这种激光雷达完成技术研发后,有人感叹这激光雷达太变态了……于是乎,BT就成为了该系列激光雷达的型号前缀了!

    但是BT系列激光雷达乃是为了航空领域而研发,用来给AI无人机配套的国防项目,和民用没啥关系,所以各种性能指标非常高,而且也不太考虑成本问题……

    有种为了性能不管不顾的意思在里头。

    其性能特点就是看得远,探测距离可以达到三千米,并且看得非常清楚,千米外的小坑都能探测出来。

    和市面上很多汽车上常见的各种消费级激光雷达不是一回事。

    BT系列激光雷达,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征就是贵,这种激光雷达早期的时候,单枚价格就得几十万……这说的可不是售价,而是成本价。

    如果按照正常商业逻辑,这种激光雷达如果对外销售,单枚少说也得上百万,稍微黑心点卖几百万那都是很正常的。

    国防项目嘛,很多都这样,不计成本!

    毕竟这种高性能激光雷达,是AI战斗机进行低空机动的重要感应器之一,没有不行。

    这东西和超高清摄像头,红外摄像头,相控阵雷达结合在一起,战斗机才能够玩距离地面半米高的高速俯冲,超低空超音速机动。

    缺了这东西,就少了至关重要的实时3D地图!

    AI战斗机玩的不仅仅是算力,更有感应数据的收集!

    有感应数据了,机载人工智能才能去算啊……

    也得益于国防领域里的激光雷达的不惜成本的研究,让海蓝激光突破了技术,后来海蓝激光在BT系列激光雷达上进行继续研究。

    一边研究性能更先进的,一边研究成本更低的!

    性能更先进的激光雷达,自然还是为了各种国防项目准备的……海蓝激光作为国内,同时也是全球最顶级的激光雷达研发企业,为国防领域的激光雷达需求进行技术攻关,这是它们的责任,责无旁贷。

    而成本更低的高性能激光雷达,则是用在民用产品上。

    海蓝激光线先弄了个低配版的BK96激光雷达,用在了X14低空无人机上,不过这个BK96激光雷达还是很贵,X14低空无人机一套卖上千万自然用得起,但是汽车,机器人之类的产品什么的就别指望了。

    于是乎继续研发降低成本,最后海蓝激光又搞出来了一个超级乞丐版的BK98激光雷达……这会单枚成本终于是降低到十万以内了,一些售价比较高的民用消费级终端,如汽车,机器人能用得起了。

    而机器人S4就是BK98激光雷达的首批装机对象之一……当然,还有边上的海蓝SR3。

    对于这个BK98激光雷达,徐申学在发布会开场的时候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这激光雷达乃是智能机器人里的核心感应器零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了机器人的性能。

    而在场众人听着也没有什么震惊了,只是感叹而已……徐申学现在只是拿出来一个高性能的激光雷达,也没啥值得奇怪的了。

    虽然性能非常强悍,但是也就那样了,算不上什么黑科技,没办法给人们带来什么震撼了。

    毕竟激光雷达这东西,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人家海蓝汽车在12年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东西给装车上去了。

    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

    还有那个EYQ5芯片,这个东西大家也看着流口水,但是流口水也没办法,EYQ系列通用终端算力芯片从来不对外销售,目前只用在海蓝汽车、智云机器人、X14低空无人机上!

    实际上AI战斗机的前期测试研发里,也使用了多枚EYQ4芯片组成算力阵列进行测试,只不过随着国防领域专用,基于七纳米工艺技术的算力芯片研发成功后,现在的诸多国防项目里的算力芯片,已经全面采用国防专用七纳米算力芯片了。

    毕竟民用消费级芯片和国防芯片区别还是很大的!

    人家国防专用芯片不计成本,也不太考虑功耗问题,直接用大面积的硅晶圆制造呢。

    虽然都是七纳米工艺,但是国防专用算力芯片的算力,可比单枚算力260TOPS的EYQ5大多了……其单枚芯片的算力,就达到了830TOPS,并且国防领域的智能终端设备,比如X1战斗机,人家还是用很多枚芯片做成算力服务器阵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