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太空航空港计划-《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第(2/3)页

    通过大规模的生产,使用,这是南门航天的各项航天活动的成本大幅度下降的核心原因!

    当其他航天机构或企业,发射成本还停留在每公斤几千美元的时候,月球探测还停留在个位数的时候,南门航天的每公斤发射成本只需要两三百美元,地球上的卫星几万个的发射,月球探测器也是好几百上千的扔上头扔,甚至还搞了个月球卫星网络!

    南门航天,愣是把航天活动完成了大规模产业……

    如此情况下,徐申学手底下的科学家团队详细计算过的……哪怕是月球基地计划耗资极为庞大,但是最后算下来,其成本依旧比在地球上直接提炼氦三更便宜,而且是便宜得多!

    最后摊到可控核聚变的发电成本上也会大幅度降低!

    星海能源那边预估,未来星海一号的其发电成本也有望控制在每千瓦时零点三元左右,比目前核电成本、火电有一些差异,但是大差不差。

    但是这只是初期成本,随着后续可控核电站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月球开采氦三的产业链成熟,规模扩大,到时候整个可控核聚变的产业链平均成本也会持续降低。

    如果未来星海三号也能够研发成本,那么整个发电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

    星海能源的科学家们预估,未来的可控核聚变的发电成本,有望降低到每千瓦时零点一元以内,大概能够和水电的发电成本持平,甚至更低。

    最关键的是,可控核聚变的机组更安全,建设更容易,投资也更小,建设周期也更短……理论上,其实只要把星海一号的机子随便一摆,然后就可以直接发电了,不需要搞一个规模庞大,耗资更庞大的专用发电厂。

    这意味着,电能的扩充更容易!

    而这很重要!

    因为发电厂是属于基础建设,传统的水电站也好,核电站也好那都是属于长周期项目,从施工到发电并网,几年时间那都是短的,很多大型项目动不动十几年周期呢。

    而星海一号这种可控核聚变设备,如果用来搞发电厂的话,两三年就能够搞出来

    甚至如果不讲究的话,理论上随便搞个大厂房,然后塞进去一个星海一号大机子过去,直接就能发电了,也不用担心发生核泄露导致的危险。

    而且发电量还不小,光是试验用的星海一号,单机发电量就能达到百万千瓦,如果有个十八台星海一号组成可控核聚变发电厂的话,其发电能力就能达到三峡水电站的水平。

    星海能源科技正在推进的可控核聚变计划,具有安全、高效、发电量大、发电成本低等诸多特点……而这些特性,是徐申学坚定不移推动可控核聚变计划以及搭配的月球开采氦三计划的重要原因。

    徐申学在南门航天待的这些天里,目睹了几次七号火箭的发射!

    随着七号火箭成功的投入运营,该款火箭已经正式取代了五号火箭以及六号火箭,成为了南门航天目前的主力火箭……南门航天已经正式停产了五号以及六号火箭,现役的五号以及六号火箭也将会继续使用,直到寿命到期报废或一次性使用。

    南门航天旗下的发动机工厂,火箭工厂目前正在生产七号火箭,其使用的毕方C型发动机更是采用流水线模式批量生产呢。

    不过徐申学在南门航天里停留多天,也不单纯是为了看七号火箭,主要还是为了等待八号火箭的首次飞行试验!

    南门航天多年前就开始了八号火箭的研发,不过这火箭的技术难度要比七号火箭更高……毕竟这可是一款最大起飞重量达到八千吨,近地运载能力达到两百三十吨的大家伙!

    不仅仅大,而且这火箭还是个复用火箭,所以别看着大,但是按照每公斤发射成本来算,其实和七号火箭差不多,每公斤预计两三百美元左右。

    八号火箭,乃是南门航天月球基地计划的重要工具,很多预计中的大吨位,大体积的设备或零部件,可就指望着用这个大家伙送上太空呢。

    尤其是航空港计划以及月球基地里预计采用的一些核心零部件或设备,那可是动不动都是几十吨的大家伙。

    这种几十吨的大家伙,虽然用六号火箭或七号火箭的一次性发射模式也行,但是一次性使用模式的发射成本太高了。

    而采用八号火箭的话,完全可以采用重复使用模式,把发射成本压缩到每公斤两三百美元的程度。

    尤其是南门航天的工程师们,设计的未来地球航空港里的一个核心构件,重量达到两百吨……这种大家伙,只能用八号火箭的一次性使用模式来送上太空。

    这也就导致了八号火箭的重要性!

    而数天后,也是八号火箭首飞的日子,故而徐申学近期都待在南门航天,亲自盯着八号火箭的首飞相关工作。

    ————

    在南门航天里的徐申学,每天也挺忙的,除了要处理南门航天这里的诸多事务外,徐申学也需要处理旗下其他公司的诸多事务。

    进入四月,徐申学以线上会议的方式,和智云集团那边开了一场线上会议,听取了虚拟设备业务的进展。

    智云集团在三月份的春季发布会里,发布全新新一代的虚拟设备,尤其是性价比比较高,国内售价只需要二十六万的Yun VW L2机型……该款机型的销量多寡,直接决定了今年虚拟设备的整体销量!

    因为去年L1机型正式推向市场后,L系列虚拟设备在整个虚拟设备的销量占比,就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左右,然后还有百分之十多的比例是四十多万的M系列……至于八十多万以上的各机型,其销量占比其实很低的。

    比如在春季发布会里徐申学吹得震天响的Yun VW S4这款旗舰机型,虽然各种牛叉,但是实际销量很低,迄今为止也才获得了几千台订单而已!

    至于为什么,还能为啥,因为这款设备在国内的售价都要三百八十万……如果是海外其他国家的售价那就更高了。

    比如美国那边,这款设备算上运费,税收成本,当地租赁销售公司的经营成本、利润等等,最后在当地的永租模式售价在六百五十万左右……价格贵的很。

    欧洲那边要相对便宜一些,但是也要五百多万……毕竟海外市场销售,要附加关税,当地的行政以及销售成本等一大堆成本。

    抛开关税因素外,越是发达国家,这个额外成本其实越高……因为当地的薪资水平高,相应的各种经营成本也会水涨船高。

    所以会出现,十元成本的东西,运到美国后,当地零售商的售价往往会达到几十元甚至一百多元的原因,也别觉得是当地的商家能够赚好几倍利润,在当地的商家也很卷的,你卖的贵了,别的商家自然会抢生意。

    之所以进货价和零售价产生如此巨大的差异,那是因为因为还要加上关税成本……还要再加上他们自身的高昂运营费用以及市场费用,这个可就贵了。

    把这些成本都算进去,然后再设置一个合理的利润,最后从华夏十元采购的产品,最后零售价就变成了大几十元甚至一百多元了……这种情况在低价产品上很常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