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只是他却摇了摇头:“大明会如何处置倭国?” 李景隆脸色一正:“此后再无倭国,史家抹除。” 这是属于皇太孙的意志,经由内阁拍板子确定下来的核心政策,抹去倭国一切存在的痕迹,彻底断绝起文明存在。 吉野寺麻满心悲凉,犹如丧家哀犬:“那些倭人呢?” 这是他心中仅存的一点念想了。 李景隆却是轻笑了一声:“已无倭国,何来倭人?” 说完之后,李景隆轻轻的拍了拍吉野寺麻的肩膀,缓缓站起身。 吉野寺麻彻底的心灰意冷。 他熟悉这些明人,知道他们的说话方式。 李景隆的意思,绝不是没了倭国,那些倭人便不能称之为倭人了,也就没了倭人。 而是那些倭人,真的会伴随着倭国一起消亡。 “令。” 站起身的李景隆,立于废墟之上,望向城外早已开始重新集结起来的大军。 一声令下,传令声层层下达,最后变成了一股洪流声。 铁铉止住了军中司马和书吏们上前,起身走到了李景隆的身边。 李景隆望向城外的大军,沉声道:“今日,大明灭一国,尔等皆为灭国之功臣!” “大明威武!” 大军山呼,回应着大将军嘴里的灭国之功。 李景隆锋芒显露:“今日,大明除倭国之名!通令东征大军上下,凿界碑,书大明瀛洲道,立于四方,扬我大明威,诉我大军赫赫战功!” “大明威武!” 李景隆最后道:“传令三军,本公暂代朝廷赐酒赏肉三军,中军亲卫营今夜戍守。” 酒肉似乎远比其他的一切,在这个时候更能鼓舞士气军心。 整个战场上,山呼声彻底的躁动了起来。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远在东海之外的小小瀛洲。 再大的战场,再多的流血,也到不了海对岸的大明,更进不了日益繁华的应天城里。 龙湾码头上,每一日都是船帆挂满,栈桥拥挤。 码头两侧的空地接连不断的被开辟成为停货地,却总是装不下那海量的货物。 红头发、白头发、金头发的商贾越来越多。 甚至于,外金川门后,开始出现了以外商为主的居住区。 今天没有在上元门外挖沟的应天知府邹学玉,带着府衙官员出现在了外金川门外的龙湾码头上。 望着人头攒动,货物堆积成山的码头。 邹学玉眉头微微皱紧,望着杂乱无章的龙湾码头:“这里需要整改,要大改。官商民皆混在一起,更有军马往来,如此混杂,岂不是要误了朝廷的大事?” “让让!” “都让让!” “紧急军报!” “都让让!” 远处,码头栈桥旁刚刚停下的一艘战船上,冲下来数名官兵,在拥挤的码头上不断的高声呐喊着。 邹学玉眉头皱的更紧:“你们都看看,这样是不成的!” 忽的,邹学玉张开了嘴,望着那些在人群中穿梭的官兵。 “这是哪里来的军报?” 邹学玉转头看向府衙随行的官员。 一人垫脚仔细的瞧了瞧那停靠的战船,疑惑道:“回知府,想来……应该是东征大军那一路的军报吧……” 邹学玉手一颤,也没有要继续视察龙湾码头的心思,当即转身:“走!回城!叫了一府两县的人全都到衙门,今天应天城怕是要闹腾的紧!” ……………… ?月票??推荐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