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草原无战事-《大明嫡子》


    第(2/3)页

    燕王朱棣身披重甲,站在帐内堪舆前,手掌拍在堪舆旁的木架上。

    怀远侯曹兴站在众将前部,看着堪舆前的燕王,皱眉沉声道:“军中的探马斥候已经前出百里,依旧不曾寻到鞑靼人的主力。以老臣之见,还是缓打缓进,等颍国公他们绕道北边,将鞑靼人赶到南边,再行决战。”

    另一侧的定远侯王弼当即开口:“若是颍国公等人也找不到鞑靼人呢?”

    曹兴的眉头愈发皱紧,沉吟良久之后方才再次说道:“除非鞑靼人离开这片草原!”

    鞑靼人不可能离开这片草原。

    如今关外草原上,西边有瓦剌部占据,按照近来朝中的消息,瓦剌人也在整军备战,试图在鞑靼人被大明剿灭之后,占据整个草原。

    而往东,便是辽东了。

    辽东!

    朱棣紧皱着的眉头,有了一丝松动。

    他在堪舆前转过身,看向帐内的军中将领们:“本王原以为,我朝三路大军该会师忽兰忽失温,直捣鞑靼人老巢。不过眼下看来,或许鞑靼人很有可能往东边逃窜了。”

    “那我军该向东偏离定下的行军路线,向斡难河一侧靠近,提前在东边扎下军阵,堵住鞑靼人!”

    怀远侯曹兴瞪大双眼,双手拍在面前桌案上。

    定远侯王弼亦是点头道:“按照过往来说,鞑靼人若是要让我朝大军粮道拉长,便会往东走斡难河东逃。

    我部作为此次北征东路军,稍稍向东偏离路线,堵在斡难河也是情有可原。便是堵不到鞑靼人,到时候也可继续挥师向西,横扫整片草原。

    末将就不相信了,这帮鞑靼狼崽子还能躲在草地下面去!”

    朱棣却没有继续下定论。

    而是再次回头看向身后的堪舆。

    良久之后,他才缓缓开口:“广武镇的戍堡尚未建成,军中所需粮草如今都囤积在灵济泉堡。

    而从广武镇出发到斡难河,中间还有胪朐河阻拦,此河水势湍急,眼下再有月余便是夏季。

    便是我军能渡河而过,恐怕后面的粮草供应也必将受到迟缓。”

    “那就就食于敌!”

    怀远侯曹兴眼里透着杀气:“反正铁铉也说了,这一遭但凡是能提得动刀子的鞑靼人,都在我军征伐范围之内。

    草原上的狼崽子们不都说胪朐河是他们的母亲河,大片的部落聚集此地。

    咱们大军杀至,只管抢了他们的口粮便是!”

    随着怀远侯曹兴杀气腾腾的一番话,帐内却是响起了一片低笑声。

    凭着大明和草原上这么多年的关系,军中这批从开国之初便与元人作战的将领们,自然是清楚草原上的各种传闻。

    朱棣也是微微一笑。

    他想到了幼时看过的那些传闻。

    胪朐河是成吉思汗的家乡,是前元帝王们的帝陵所在。

    朱棣不由的拍了拍手:“传令各营,明日一早全军开拔,渡胪朐河,至斡难河。本王很想看一看,能不能马踏前元帝陵!”

    ……

    “牛大富。”

    “到!”

    蓝玉骑在马背上,看着自己从太孙身边要来的这名牛大富。

    当初还在瀛洲,作为东征大军一名百户官的牛大富,如今彻底的发达了。

    以至于他时常会想着,自己是不是该回老家一趟,看一看自己家的祖坟是不是真的冒青烟了。

    身上指挥同知的制式甲胄,就是要比百户官,甚至是千户官的甲胄更沉重一些。

    蓝玉很欣赏这个有着那么一丝憨气的指挥同知。

    已经带着万余骑兵,在草原上行军月余,脸上挂满沧桑的蓝玉,看着驾马赶到自己身边,低着头的牛大富。

    他淡淡一笑:“你可曾听说过前元的那些皇帝们,死后都是怎么入葬的?”

    牛大富抬头看了一眼周围的草原,点了点头。

    “末将这些日子听军中的兄弟们说过,前元那些皇帝都是葬在这片草原底下的。”

    蓝玉点着头哼哼了两声。

    “一帮蛮子,也就只有这帮不通礼仪的蛮子,才能做的出骑着马在先辈坟包子上践踏的事情了。”

    牛大富对此不置可否。

    可以说是真正起于微末的牛大富,即便如今已经官职指挥同知,在蓝玉这支前出的大军里,领着中军三千骑兵。

    但他始终都恪守着,上头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绝不多说一句话的原则。

    蓝玉又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咱蓝玉做不到岳王爷那等功绩,但老子这趟也带着弟兄们走了三千里路了吧。”

    牛大富点点头。

    从大同出发,算起来他们如今是走了有快三千里路了。

    蓝玉重重的冷哼一声,手中的马鞭在空中发出响亮的声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