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皇帝又双叒叕溜出宫了-《大明嫡子》


    第(2/3)页

    他刚说完,常升和李景隆两人的腿上,便像是安了弹簧一样,立马就站了起来。

    屋外。

    大群赶到此处的禁军官兵们,见着皇帝走了出来,立马是再次退向四周。

    “父亲要去哪里走动?”

    朱标望了一眼外头,有些不放心的低声询问了一句。

    朱元璋回头再次看向跟在自己身后的常升和李景隆两人,冷哼一声之后,低声念道:“去山上走走吧。”

    山上?!

    朱标的眼神晃动了一下,目光不由看向了皇城东北角的钟山。

    夜幕之下,钟山静悄悄的,只露出被月华笼罩着的山脊轮廓。

    山林里,隐隐约约只有少量的亮光。

    那是驻守在钟山上的官兵们值守的哨塔发出的亮光。

    “此时已经深夜,宫门和城门都落下了。”

    朱标有些为难,自家老爷子如今愈发的爱往宫外跑了,现在更是在这等黑夜也想要溜出去。

    皇太子劝说了一句。

    朱元璋便立马瞪起了眼:“怎么,落了锁,朕就出不了朕的应天城了?”

    朱标立马哑口无言。

    朱元璋则是指向在场的一名禁军指挥将军。

    “安排人,别惹了外头的人知晓。咱们从北安门出去,走府军左卫大营那边,从城墙上吊下去。”

    皇帝吩咐了一句,便不管不顾,带着两个乖乖听话的跟屁虫就往皇城北面走去。

    北安门在玄武门北,乃是皇城最北的宫门。

    出了北安门,就临了钟山。

    那边平常白天也是人烟稀少,更遑论是这个时候了。

    那禁军指挥不敢抗旨,皇帝也说了不开城门,只从城墙上吊下去。皇帝金口玉言便是旨意,他也只能是带着人照办。

    朱标无可奈何,跺跺脚只能是急急忙忙的跟上去。

    黑夜里。

    大明朝的开国洪武皇帝,又双叒叕偷偷溜出宫了。

    不过这一次倒是不曾被外头的人发现。

    皇帝只带着太子,还有常升、李景隆两人。

    在一帮提心吊胆的禁军官兵掩护下,悄无声息的到了府军左卫那段城墙上。

    然后在禁军官兵们持续的心惊胆战之下,从城墙上以箩筐吊到了城外。

    双脚踩在城外的土地上。

    朱元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在他左近是琵琶湖,右手不远处则是前湖。

    此刻夜里,地气上升,空气中有些微凉,却让朱元璋觉得分外清醒。

    他信步走在山脚下。

    一队禁军官兵们,则是通过绳索自城墙上滑下来。

    这些年,朝廷在钟山上的工程始终就不曾停下来过。

    即便是朝廷财税最艰苦的那几年,亦是如此。

    整座钟山周围,有着好几条上山下山的路。

    朱元璋背着双手,走在上山的阶梯上。

    朱标越过常升和李景隆两人,将自己身上的披风搭在了老爷子的肩膀上。

    “夜里头冷,湿气重,您可不能着凉了。”

    朱元璋眉头皱着,可听着太子的话,最后还是没有拒绝太子的这份心意和孝敬。

    皇帝不说话,只顾着走上山的路,常升和李景隆两人便只能是紧跟其后,不敢说半句话。

    等上到半山腰。

    朱元璋大概是走的有些累了,站在上山阶梯中间的一段平台上。

    常升和李景隆两人跟在朱标身后,见皇帝停下了脚步,三人便也停了下来。

    而远远跟在后面的禁军官兵们,更是立马便停了下来。

    他们这些在宫中当差做事的人,最是会看人眼色,查看形势,审时度势。

    今晚皇帝陛下必然是有些不好在宫中说的话,要与开国公、曹国公二人说的。

    朱元璋站在原地,抬头看了一眼望不到头的山顶,轻叹一声说道:“俺到底是上了年纪,若是放在头十年,也就是几脚的功夫就上去了,如今却是要在这半道上喘口气。”

    李景隆小心翼翼的打量着皇帝的脸色,随后露出少许笑容,轻声说道:“您现如今也是龙马精神,刚刚赏微臣的那一棍子,一般人可没有这等力道。”

    朱元璋瞪了这小子一眼:“你是说俺打你打的厉害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