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中原人是知道经济战的。 前宋的时候,王安石便用粮食狠狠地做过一场。 但是,大概是因为惯性的原因,又或是大明朝过往的金融体系成分,今人对金融的概念还是模糊的。 信息的不对等,必然注定了结果会是怎样的。 秋收的日子已经临近。 直隶道一十八府地界上的名门望族以及那些巨商们,一个个都筹措到了足够的银两,时刻准备着,只等秋收开始,他们便会用马车拉着银钱下乡,然后再将低价收上来的粮食高价卖出。 这些人家往日里精心打造的后院,这些日子里一一被毁坏,方便将地窖里已经开始发黑的银钱取出来晒太阳。 明面上,所有人都在等着今年注定会是丰收的秋季,但是在直隶道一十八府下面,却早已暗流涌动。 今岁直隶道一十八府粮食收购价,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被完全的统一下来。 远低于过往的价钱。 而这些人为了显得不曾压价,便开始以各种手段抬高银价。 以至于到了最后,银价兑金价,远远突破此前的一比四大比例,升到了一比三。 现如今更是有人开始观望着,银价兑金价最后会不会在直隶道地界上,被这些人强行拉升到一比二的地步。 “典当!抵押!” “就是给咱们这栋宅子抵出去,也要给老子还回来银子!” 抵临应天府的镇江府城里,一户商贾家中,主家满脸涨红的冲着家中的管事们咆哮着。 而这样的场面,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在直隶道一十八府上演。 抢银子。 所有人都在抢银子。 那么是付出比过往更大的代价,这些人也要将银子给拉回来,好在过几日秋收开始,换成价值更大更多的粮食。 按理说。 地方上出现如此疯狂的情况,地方官府应当及时出手,将这股浪潮给压下去,稳定地方民生经济。 但几乎是所有的地方官府衙门,都默契的保持着安静,衙门紧闭,作势外头风起云涌。 便是偶尔有那么一两座衙门因为胆小,而下发行文,可是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多的动作了。 在外头的喧闹和疯狂之中。 应天城北边玄武湖畔,几挂鞭炮声扩散了出去,在湖面上引起一层层涟漪。 北方属水,主玄武。 水则生财,有源源不绝之意。 在接连不歇的鞭炮声下,随着湖面吹过来的风,将此地弥漫着的烟雾吹散,露出了两座临湖官衙。 左近衙门匾额上书:大明商号。 右近衙门匾额上书:大明银号。 商号,银号,似乎都是与经济有关的。 在场为这两座朝廷新衙门揭幕的,除了户部的官员,却还有内廷二十四衙门大总管孙狗儿在场。 户部尚书夏原吉和孙狗儿簇拥在朱允熥身边,看着一辆辆装满银箱的马车驶进大明银号衙门。 “总共是五百万两白银,前期户部解送三百万两与银号,待明岁开春瀛洲四道银矿产出送回,便补上缺下的二百万两。” 户部尚书夏原吉笑吟吟的看着马车,将这一箱箱的银子从户部大仓拉到大明银号,一副本尚书天下第一有钱人的模样。 从这位户部尚书的脸上,全然看不到半点心疼的模样。 这若是放在洪武二十四年以前,谁要是想一下子从户部拉走五百万两银子。 不! 便是现在摆在眼前的这三百万两银子,户部上上下下能将对方给生吞活剥了。 想从户部手上拿钱? 没门! 但是现在,户部说拿五百万两银子,就实实在在不打一分折扣的给出。 孙狗儿则是笑吟吟的说道:“夏尚书升任户部,这几年朝野上下都是有目共睹的。国家稳定,可是离不开夏尚书您这位财神爷的。” 夏原吉则是含蓄的笑了笑。 毕竟这大明商号和大明银号,虽说都是刚刚设立的,但却属于皇室管理。 商号和银号掌事的,都是秦王殿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