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迟写的家书-《梁月》


    第(3/3)页

    “不用,我自己写就好,铜钱我照付。”

    “那敢情好,那敢情好。”文士连忙起身,给孟然让座。

    孟然坐下以后,文士往砚台里加了点水,捏着粗劣的墨条轻轻地研磨起来。

    不一会儿,一摊还算柔顺的墨汁已经静静地躺在砚台中心,孟然手执狼毫,细细书写。

    刚写到母亲大人万福金安,还未开始后面的词句,就被文士打断了思路,他高声夸赞道:“这位公子好深的功底啊,这书法虽是有些稚嫩,但字体已经初显强健筋骨,如待飞之雏鹰,假以时日,定会成为书法大家的。”

    孟然抬头,一脸不满地看着文士,“此乃家书,先生可否移步?”

    那文士闹了个没趣,也就往前踱了几步,站在离孟然五尺有余的地方。

    孟然见他离开后,也就继续低头书写,只见素白的信纸上写着:

    儿孟然跪禀

    自七月初三,在府门拜别母亲,其后并无家书寄回,甚感羞愧。

    今日午时已过,儿在义和镇向母亲问安。

    一路不甚太平,故而进程略缓,虽有险境,但总能逢凶化吉,母亲不必过分担忧,只需照顾好自己和家里就好。

    儿已长大,懂得人心好坏,会辨别是非曲直,知晓进退,万事多听少言,多做少问。

    儿在外,无法顾及家中老幼,只望母亲在家爱惜身体,饿时吃饭,冷时加衣,勿要太过操劳。

    请母亲时常邀约雪儿,缓解孤单。

    另请母亲替我向雪儿问好。

    此去山高路远,儿一定会保重身体,只盼能早日归乡,承欢膝下。

    慈母大人在上,不孝子孟然顿首。

    七月十三日,孟然字。

    写完以后,孟然轻轻吹干墨迹,将信纸折叠,装入信封。

    那文士走近孟然,对着他微微一笑,“公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笔力,想来定是家学渊源,令尊的成就也不小吧。”

    孟然眼眶微红地抬头,与文士四目相对。

    接下来的一幕,让路过的行人感到匪夷所思,只见那外乡的少年郎无声地流着眼泪,一副怎么擦也擦不完的样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