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足球与数学-《1936国足在柏林奥运》
第(2/3)页
“好的,关于建模的问题,今天就讲到这里。接下来,你们有什么问题不会的,可以问我。”陆逐虎合上今天准备好的笔记,进入每日快问快答环节。
“我有我有!”学生们叽叽喳喳地嚷嚷起来。
“哇,陆师不愧是从东洋第一帝国大学学成回来的,果然见解新奇!”
“陆师无所不知啊!”
听着学生热情地赞颂,陆逐虎不禁为自己的谎言有些脸红。
他的确是在东京大学念书的。
不过那是在七十年后。
万一有个东洋留学回来的,说不认识他这个人,那不是就被拆穿西洋镜啦?
跟后世差不多,如今也是留学西洋的人,被更加高看一样,对留学东洋就不以为然。复旦这些学子们,日后留学美国、德国的必然也不会少。不过东京大学的数学毕竟还是有传统的,拿出来唬人也没啥问题。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与他就算是“师出同门”。
趁讲解的间隙,陆逐虎伸头看了一下场下的形势,与自己估摸的不差——
致力于防守的复旦校队让习惯了对攻打发的西人联队不是很适应,尤其在多名防守球员联合绞杀作用下,进攻手的个人能力很难发挥出来。
在足球动不动就打出超高比分这年头,观众们看到打到快半场,比分仍然是零比零的时候,分外惊奇,还以为是邀请来的对手,临时组队的“洋人队”在放水呢。
其实这只球队并不弱,正如陆逐虎所说,好几名球员都来自“史考托杯”最强几只球队的球员。
因为史考托杯的时间是秋季到次年春,刚刚结束,一些球员有时脚痒,偶尔也会与如今足球风潮很盛的沪上大学生“切磋切磋”。
“西洋人”们虽然也愿意“入乡随俗”搞搞友谊赛,不过他们能答应得如此痛快,也跟复旦学子们慷慨热情地买门票,因而能收获不菲的出场费有关。只是这场本来只是想来玩玩的洋鬼子们出乎意料,有的时候都不得不被这群学生逼得使出了十足力气,引得观看比赛的观众们为校队的球员欢呼喝彩起来。
陆逐虎满意地笑笑,伸手接过下一个学生的问题,这学生因为先被陆逐虎挑中显得挺兴奋,看样子不过十六七岁,没想到也上大学了。
陆逐虎扫了一眼题目,略一思考,迅速在本子上写了起来:“这一道题,应该这么做——”纸上,也写下了一行字:
T(a)=∑x=1Ne(af(x))
列举,推导,证明,一气呵成。
问问题的少年看看陆逐虎的证明过程,又看看他写在最上面的公式,看了好几遍,才挠挠头讷讷地问:“呃,陆先生,这——这是什么定理?我怎么没见过?”
“华氏不等式啊!”陆逐虎已经写下一连串的数字了,嘴里漫不经心地说道。说起华氏不等式,与华罗庚,与他在东京大学的数学老师有一段很深的渊源。因而陆逐虎对华氏定理是很熟稔的。
不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