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对羌、戎的恨意,是刻骨铭心的。 姜维没有告诉梁绪实话的是:倘若诸葛亮也是个会用羌、戎来残害士民的,那这天下是归汉还是归魏,没什么区别。 梁绪见姜维不肯明言,遂也不再问。 虽说梁绪是功曹,但论才能梁绪是比不上姜维的,在军务上更不及姜维半分。 而在城外。 张青也将今夜三更举火为号告知魏延,又提及到梁绪询问马超行踪一事。 “骠骑将军自然在江陵,那梁绪怎会如此问?”魏延顿生警觉。 张青也是天水郡人,对马超韩遂之乱间接引发的羌、戎叛乱也有切身经历,道:“听闻姜维之父因羌、戎叛乱而亡,估计是怕骠骑将军再引羌、戎而来。” “竟还有这等事?”魏延不由蹙眉。 原本魏延还不太确定姜维是否是诈降,当得知梁绪在打探马超行踪以及姜维之父因羌、戎叛乱而亡时,魏延也意识到了不对劲。 【看来这冀县,还真是个陷阱啊!】 张青不知道诸葛亮早已经更改了计划,此刻还以为今夜胜券在握,语气也颇为激动: “将军也不必担心,骠骑将军引发的羌、戎叛乱都过去快十年了。更何况骠骑将军尚在江陵,姜维、梁绪等人总不能迁怒太子和丞相吧?” 魏延不动声色:“今夜你可愿先入城?” 先入城是大功! 张青本就有意,当即应道:“将军放心,今夜我带着兄弟先入城探明情况,倘若真有埋伏,那就是我张青命该如此!” 到了三更。 果见城头有火把举起,张青也点燃了火把向城头回应暗号。 不多时。 北门开启。 城门口亦有火把示意。 张青带着数十新降魏卒,迅速往城门口而奔。 到了城门口,看到的却是陌生一将。 张青警觉:“梁功曹何在?” 魏将拱手:“我乃梁功曹外甥军侯杜辰,奉命接应。魏将军人呢?” 张青见杜辰态度诚恳不似有假,遂向城外招呼。 然而。 回应张青的,却是撤退的信号。 张青大惊失色。 撤退? 我才刚来! 魏将军这是何意? 迟疑间,杜辰蹙眉来问:“张曲长,怎么回事?我等冒着危险偷开城门,你可别告诉我魏将军没来!” 张青冷汗直下:“杜军侯莫急。魏将军生性谨慎,应是有了误会,容我回去一问。” 杜辰强忍着想要拔刀的冲动,让张青速去速回。 张青留下数十人在城门口,急急返回来见魏延:“将军,为何不入城?” “城门口是何人?”魏延不答反问。 张青答道:“是梁功曹外甥军侯杜辰。” 魏延冷笑:“可是你认识之人?” 张青摇头:“未曾见过。不过此人极为诚恳,应不似有假。” 魏延嘴角浮现鄙夷:“强盗入室抢劫前,也会装作诚恳君子,等确定室内只有老弱后才会动手。丞相说得果然没错,姜维乃是诈降!” 张青猛地瞪大了眼睛,慌忙跪地求饶:“我真不知姜维是诈降,请将军明鉴!” 此刻的张青,内心仿佛一群神兽在呼啸而过。 都是群什么人啊,怎么又变成姜维诈降了? 难道说从头到尾,我都是被忽悠的那一个? 张青自认为够聪明了,然而今夜的变故却让张青稀里糊涂。 “起来吧!若你知道姜维是诈降而故意隐瞒,我早就一刀将你劈了。”魏延冷冷的看向城门:“去将你那几十个兄弟都叫回来,再让那杜辰转告姜维,就称‘姜郎中之恩,来日再报’,其余的不用多说,速速撤离。” 张青虽然听得迷茫,但也不敢多问,连忙又返回城门口,将“姜郎中之恩,来日再报”告知杜辰,让杜辰转告给姜维。 杜辰一脸懵的看着匆匆而逃的张青等人。 什么情况? 跑了? 姜郎中之恩,来日再报? 何意? “军侯,莫非是姜郎中泄密?”旁边一个小卒小声猜测。 杜辰呵斥:“胡说!此计乃姜郎中所献,姜郎中难道还会自己泄密吗?” 小卒委屈低头:“贼喊抓贼,也不是没遇到过。”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杜辰心中一惊,不由回过味来。 贼喊捉贼? 莫非姜维是故意如此? 先献策让太守在城中设伏,再暗中泄密给汉军,等时机成熟了,再里应外合擒了太守献城? 想到这里。 杜辰不由吓出一身冷汗! 马遵若被擒,杜辰也跑不了。 杜辰不是功曹梁绪的外甥,而是马遵的外甥! 城内。 引兵埋伏的马遵,见汉军久久未入城,不由有些烦躁。 冬夜天冷。 夜间埋伏可不是什么好受的事。 若不是心心念念的想诱魏延入城而灭之,马遵宁可返回府邸搂着美妾入眠,压根不可能冒着寒风夜冷在此埋伏。 烦躁间。 军侯杜辰匆匆而来:“府君,汉军撤了。” “撤了?”马遵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的瞪着杜辰。 杜辰遂将张青来而复走据实相告,又道:“那张青走时让我转告,称‘姜郎中之恩,来日再报。’,府君,会不会是姜维贼喊捉贼。” 话音未落,就听得马遵呵斥:“休得胡言!” 呵斥归呵斥,看马遵的表情,显然也对姜维有了怀疑。 劝马遵不要救上邽的是姜维。 劝马遵放走张青的是姜维。 劝马遵今夜设伏的是姜维。 那么给汉军通风报信的,会不会也是姜维? 马遵不由疑心大起。 再联想到一向自恃清高的姜维,竟然会主动来参议军务,马遵对姜维的疑心更甚了。 杜辰没有因为马遵的呵斥就闭口,反而继续猜疑道:“城内诸吏如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皆与姜维相善;姜维等人又自恃在冀县有名望素来不服府君,若见汉军势大而叛,或会擒府君以献汉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