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府君不可不防啊!” 马遵冷哼:“我有兵马在手,又何惧一群文吏?” 杜辰又道:“府君虽有兵马,但姜维亦是养有死士。眼下姜维已经取得了府君的信任,倘若姜维在汉军攻城时忽然反叛,府君如何能挡?” 马遵倒吸了一口凉气。 姜维养的死士,马遵是见过的。 平日里也不耕种,每日都在打熬气力演练杀伐术。 乱世养死士并不罕见,但凡有点儿家业的豪族都会阴养死士,一求遇到危机时能保家卫族,二求寻机会建功立业。 这本身其实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马遵在早年没发迹的时候也会阴养死士。 问题在于:马遵对郡中的官吏军民并不信任,与姜维等人也无深交。即便姜维献了策,马遵也无法对姜维等人有足够的信任! 【倘若姜维真有异心,我在冀县就危险了。先帝有言:宁我负人,人勿负我。】 马遵心中一冷。 一面派人传召姜维,一面让杜辰暗中围了姜维的府邸以防不测。 待得姜维到来,马遵怒喝一声“拿下”,数个力士迅速上前,用长矛将姜维围住。 “太守,这是何意?” 姜维面色大变,不明白马遵为何忽然翻脸,只是隐约间猜到跟今夜的伏击有关。 马遵斥道:“伯约,你私通诸葛亮妄想害我,还有何话可言?” 姜维愕然:“太守何出此言?我给诸葛亮去信一事是向太守禀报过的,何来私通?” 马遵喝道:“还敢狡辩!若非你私通诸葛亮,今夜伏击又岂会失败?我让杜辰谎称是梁绪外甥去接应那张青,不曾想张青却让杜辰转告称‘姜郎中之恩,来日再报’。 好你个姜维!先是劝我不要去救上邽,后是劝我放走张青诱汉军入城,却在关键时刻给汉军报信。 今夜令我将士疲顿,明日白日汉军攻城时,你就可以带着你的死士擒我献城,当真好算计!” 姜维顿感无语。 内心戏未免也太多了! 分析头头是道,实则全是虚言! 姜维暗暗一叹:“太守切莫轻信!此必汉军离间计,欲令太守与我相争,好从中渔利。” 马遵冷笑:“你不过一个小小的郎中,如何能与我相争?汉军又为何要离间你我?” 见马遵咄咄相逼,姜维也来了脾气:“太守要如何才肯信我?” “很简单!”马遵也不装了:“你麾下有二百死士,皆是能战。汉军今夜未能得逞,明日必来攻城。我知你一向骁勇善战,明日我再分你五百骁卒,你出城与汉军一战,若你能胜,我则信你。” 姜维暗暗握紧了拳头,此刻也明白了马遵的用意。 若说马遵一点没怀疑过汉军在用离间计,那也太小觑马遵了,好歹是郭淮信任的人,智力上不会太差。 马遵这是想借汉军之手削弱姜维的势力,且借姜维的骁勇来提升守城士气。 玩军谋,马遵的确不擅长;玩权谋,那就是马遵的专业了。 姜维也没想到竟然会被马遵摆一道,强按内心恼怒,忿忿应诺:“明日我就出城斩了汉将,以证清名!” 马遵这才令力士散去让姜维离开,又唤来亲信悍将郑超叮嘱:“明日你引五百骁卒与姜维一同出城,倘若姜维敢不尽力,直接射杀!” 另一边。 姜维忿忿返回府邸,却又发现府邸竟被杜辰给围了! “没想到,我竟被马遵给算计了!” 本来想试探诸葛亮的水平和态度,好确定用何种方式来保家卫族,却没想到马遵竟会技高一筹的玩起了制衡。 姜维虽然文武双全,但自幼丧父又刚及冠不久,在权谋心计上比起马遵这种混迹了几十年的老油条显然太嫩了。 只是想到家中的寡母妻子,姜维不得不按捺内心的羞愤,强迫冷静。 (汉军离间计并不高明,似乎是笃定马遵即便知道是离间计也会佯装中计。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看来马遵与郡中官吏军民不和的事实,已被汉军证实。既知不和,速取冀县当为上策。 虽然张青称是西县令叛变,但若真是西县令叛兵,必会令西县令在冀县的家眷获罪受难,如此不顾降者家眷,难服人心。 若我料得不差,应是礼县长叛变,助汉军奇袭了祁山城,而后张青归降并助汉军拿下西县,为保礼县长家眷不会获罪受难,这才让张青谎称是西县令叛变。 我虽然被马遵算计,但黄雀并非是马遵。 呵呵,马遵啊马遵,你自以为识破了离间计就可以佯装中计来算计我,却不知道这才是汉军的真正用意。 只要明日我为自证清名而出战,局势变化就不会受你掌控了。】 平复内心的羞愤,姜维又坦然的接受了现实。 输了就是输了。 是汉军更胜一筹,还是马遵棋高一着,就看明日局势变化了。 如预料。 翌日。 汉军兵临城下,枪旗如林,“汉丞相诸葛亮”“汉镇北将军魏延”等大旗在风中飞扬。 而城门口。 一将持枪策马,引了数百军士而出,正是奉命出战的姜维。 姜维立于场中,大呼而喊:“天水姜伯约在此,来者可是汉丞相诸葛公?” 见姜维气度不凡,为人有礼,诸葛亮顿生欣赏:“好一个俊杰上士!可惜子龙不在,今日也难生擒此人。” 思虑片刻。 诸葛亮亦是策马而出,高呼而笑:“将军仪表非俗,何故失身于贼?” 姜维笑道:“当今天子,乃汉帝禅位而行魏正朔,我为魏将,何谓失身于贼?” 诸葛亮瞥了一眼城头的马遵,朗声而应:“将军既知汉魏旧事,岂不闻曹丕胁帝禅位之实? 昔日王莽篡汉亦托禅让之名,终遗骂名于青史。今曹魏苛政虐民,羌乱频发而置边民于水火,此诚非仁者所附。 吾主乃中山靖王之后,续炎汉正统于西川。将军文武兼资,却屈身疑主之下,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 将军若肯弃暗投明,亮定表将军为陛下股肱,今后辅佐明主中兴汉室,建功立业,不失为英雄也!” 姜维横枪立马,目光如炬,扬声道:“诸葛公此言差矣! 我虽不才,亦知忠义。食魏禄、守魏土,岂能因诸葛公三寸之舌就背主求荣? 再者。 魏武昔日扫平北疆,以定中原,方使百姓免于战乱。 方今天子承天受命,四海渐安,诸葛公却引兵进犯,令天水士民惊惶,令陇右再燃烽火,此亦诚非仁者所为。 昔年马超引羌胡屠戮冀县,家父亦殁于乱军,今日诸葛公引兵压境,莫非也要如此?” 诸葛亮更生欣赏。 知忠义而懂仁心,虽在夸曹魏,但对诸葛亮却一直称呼“诸葛公”,也未贬低汉室。 诸葛亮叹道:“将军忠义仁心,令亮钦佩。 冀县昔日之祸,亮亦痛心,故此番北伐,亮虽可引羌胡之兵相助,但并未施行,一路而来,也严禁扰民之举。 羌胡为祸,在其不识耕种与礼仪,善治羌胡者,当以恩威并济,不知将军可愿助亮?” 而在后方城头。 马遵却是面色铁青,厉声喝道:“姜伯约,休要再与此贼多言,速速破贼杀敌!” 姜维面色一变,眼神中更有羞恼之色。 君子动口的时候,动手有失身份,马遵这一喝,等于是直接让姜维方才稍占上风的“辩论”瞬间变得没了格局。 (本章完) 第(3/3)页